经济大师贝加(Gary Becker)十月七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众人皆说是对正在搞得风起水涌、天乌地暗的历史性的地球金融灾难持「乐观」看法的文章。朋友纷纷要求我作评论。细读该文后,认为「乐观」之说可能起于该文的题目,而媒体的题目往往不是作者自己起的。题云:We’re Not Headed for a Depression——No, this isn’t the crisis that kills global capitalism(《我们不是向大萧条走——不会的,这次危机不会杀掉地球的资本主义》)。
读该文,我摸不准贝兄究竟怎样想。不是批评:没有谁可以摸得准发生着的是些什么事。太复杂、太混乱了,我自己频频出弹弓手,下起象棋来恐怕斗不过贝兄。
首先,贝加认为目前的金融风暴,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相比,属小儿科,因为从产出与失业这两方面看,目前美国的国民收入还没有下降,而失业率只百分之六点一。这些与三十年代的百分之二十五失业率及国民收入大跌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他认为目前美国的失业率与国民收入会恶化,但不会接近三十年代的情况。
三十年代是历史,大家读历史,你读我读,多多少少要加上一点个人的想象力,感受可不一样。我的感受是,今天的金融风暴,从风力与速度、爆炸与震撼、广泛性与金额的庞大这几方面看,相比之下三十年代是小儿科,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别的不说,今天,隔了一个大西洋的英国,事发只十来天保险箱就被抢购一空。在地球另一边的香港,发神经的现象无数。起步不久,发神经斗多今天胜。至于收入下跌与失业,可靠的数字要等一下吧。
我同意贝加,认为百分之二十五的美国失业率这次不会出现。这是因为今天多了知识与经验,政府出钱抢救来得快。我说过,如果政府不出手,因为有工会、福利与最低工资等的左右,市场一下暴跌,百分之二十五的失业率是可能的。我也说过,这次政府出手不一定是好事:把下跌之势减慢可以减轻短痛,换来的是长痛了。贝加也指出我曾提及过的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的韩国,下跌得快回升也快。但韩国的工资下调沙石不多,而政府没有救市。我不同意贝加与格林斯潘之见,认为这次风暴会平复得快。
文中贝加提出几项挽救目前美国的复杂金融困境的建议,皆大师之见。然而,从我专长的制度分析看,美国面对的困难是金融制度出现了问题,长远一点看,三招两式的挽救无补于事。太复杂,我拿不准,粗枝大叶地说一下不会有大错吧。
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是庞大的合约组织。美国的合约组织跟中国的很不相同。分析目前的困境,大致上我们可分两个层面看美国。其一是经济学课本分析的层面,是产出那方面的,包括工商业、服务业与房地产。其二是课本少注意的层面,是金融那方面的,包括银行、证券经纪行、财务机构及联邦储备局。各层有自己的合约结构,而层与层之间也有多种合约相连。金融层面要靠产出层面的融资与贸易的需求而获利;产出层面要靠金融层面的协助才能适当地运作。息息相关,一个层面出事,因为有合约的串连,对整体可以是大件事。
美国的金融层面是出了事的。一般人,连我自己,要见到这出事之后才知道那里的金融制度的合约结构是那么复杂的。由那所谓衍生工具扩散开来的美国金融的合约结构,复杂得不可思议!AIG的前总裁M. R. Greenberg十月七日在众议院的供辞,令人叹息(见http://oversight.house.gov/documents/20081007101332.pdf)。我非常欣赏这个八十岁的老人家,完全没有理由怀疑他的顶级专业知识水平。老人家的供辞的一个重要部分,言下之意是说: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一片浮沙,可以赚钱,但你要懂得怎样避重就轻,在浮沙走动时你要步步为营,一眼关七,不可有半步差池也。从其它读到的报道理解,这片浮沙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借贷没有适当的抵押保障。对街上人解释,是借钱可以用物业或股票或货币或真金白银作抵押,也可用政府债券,但衍生出来的工具或债券不可靠,因为拆到底往往只是君子一言。
个人看,美国的困境是整层的金融合约结构倒塌了下来。政府出资抢救,可以看为不让整层塌到尽,跌到一半支撑着。长远一点看,平复目前的金融风暴是要把这金融层面修理好。怎么办呢?让它倒塌到尽再重建?还是跌到有支撑的一半,这里那里修好算了?这是核心问题──是修还是建,又或者要从哪里建起呢?
贝加看来选择修理。我举棋不定。说过了,我是个回手棋王,这一次,不能下回手棋我不敢说。
我敢说的,是这些日子不少经济学者说这次金融风暴是自由市场的失败,皆胡说八道。虽然出自二十世纪的两间自由市场圣殿──洛杉矶加大与芝大──我不是个相信市场无所不能的人。我为公司的本质画上了句号,主要是说经济的运作不可以缺少了有形之手。我曾指出没有交易费用不会有市场,也曾指出政府的存在盘古初开有之,地球人类不可能蠢那么久。
从减低交易或社会费用的角度衡量,有些事市场较有效率,另一些政府较有效率。二者怎样选择早就是个难题,当年单是森穆逊的共用品分析就吵了一整代。如果引进利益份子需要安抚,政府官员需要招呼,取舍就更不容易了。
次贷触发出来的大灾难,不可能单由自由市场引起的。美国的金融市场有多种管制,有联储把利息率辘上辘落,而格林斯潘说过次贷是安全的。另一方面,那些所谓AAA的评级,皆由政府认可的机构话事。打死我也不相信,毫无评级灾难会搞得那么大!市场的波动,炒家的贪婪──无疑有为祸之处,但政府插手也频频。决定政府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从来不易。交易或讯息费用的衡量历来困难。我说过,人类的自私可以带来繁荣,但也可以增加交易或社会费用。二十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自私衍生出来的制度及行为,可以毁灭人类!
置顶推荐
特别提示
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环球反弹或开始,谨慎设置期望值
终于有了一次比较顺畅的上涨,相比有救市政策支持的脉冲,今天这样的大涨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在形式岌岌可危的上午之后,下午大盘的终于表现给了我们一点安慰,不过我觉得仍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从今天下午的走势中,我们可以看到,救市预期仍然是市场的重点。大量的资金继续围绕着上次救市的政策底线位置在博弈,同时他们博弈的对象仍然是汇金救市增持的品种。从这点上看,我觉得市场短期思维还是主要的,价值推动的力量仍然不足;
2、今天的深发展公布业绩靓丽,让投资者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预期有所改变,也成为了资金涌进银行股的一个契机。不过我个人认为,整个中国的金融行业高利润率、高成长时期基本完结,接下来的发展将迅速进入平稳期,以前我们给予的20、30甚至40倍的高估值状态将被彻底扭转,银行业的风险也将随着投资品种的杠杆化而逐步加大,这次金融灾难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还是金融业繁荣背后的风险。因此,对于金融行业,我认为不适合加大或者重点投资,而如果一定要投资的话,类似工商银行这样大型稳定的安全边际高的企业才值得长期跟踪;
3、对于产业和公司的投资,我还是坚持只投资我们自己每个人看得懂想得通的,对于不理解的思路和观点,我想也不用去反驳,少碰就是了。比如我觉得晋西车轴的表现至少给了我这样的一种启示,那就是确实有不少资金认同了对铁路建设相关企业的价值重估。这样,我认为其他的一些相关的公司同样可以值得我们去研究,比如铁龙物流,这样的一个未来大力发展的物流方式带来的价值重估潜力也许仍然可以发掘;
4、高速公路板块方面,宁沪高速的表现比较突出,我们仍然可以继续观察,这样的一种稳定型公司是否会在经济动荡期中显示出他们的优势,特别是接近年末业绩报表公布,与其捕捉那些不确定风险大的高成长不如稳定地获得不菲的分红回报,您觉得这样的思路会被市场认同吗?
5、国际油价下跌到80美元附近,我觉得有很多预期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甚至是逆转。比如最直接的中石化,应该说油价在80美元附近的时候是他业绩价值最大化的时刻,投资者会怎样评估他的定位呢?再比如之前受高油价困扰的运输类公司、机械制造业、甚至整个经济,是不是又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呢?目前的市场缺乏的不是思路,而是一种赚钱效应,只有当这些思路推动的价值重估确实地让投资者得到收益以后,市场才会真正的活跃起来;
6、继续提一下50ETF,我们可以看到,当大盘迅速反弹的时候,我们手头的大多数股票可能很一般,而510050可以非常稳定地获得超过5%的涨幅,甚至超越了上证指数的涨幅,这样的品种我觉得是是目前最值得大家重视的抢反弹品种;
7、外围市场在连续下跌后出现一次集体反弹的概率比较大,今天亚洲市场中香港已经率先开始强力反弹,我觉得这次环球反弹将短期提振A股,不过性质仍然是反弹,我们不宜给予过高的预期。整个世界金融领域的稳定尚需时日,对此我觉得妄下判断也太早,不如继续观察。那对A股而言,很多问题确实还是要通过时间来消化的,对此必须有心理准备,在追逐短期利润的同时,仍然不能忘记大的环境
1、从今天下午的走势中,我们可以看到,救市预期仍然是市场的重点。大量的资金继续围绕着上次救市的政策底线位置在博弈,同时他们博弈的对象仍然是汇金救市增持的品种。从这点上看,我觉得市场短期思维还是主要的,价值推动的力量仍然不足;
2、今天的深发展公布业绩靓丽,让投资者对银行业上市公司的预期有所改变,也成为了资金涌进银行股的一个契机。不过我个人认为,整个中国的金融行业高利润率、高成长时期基本完结,接下来的发展将迅速进入平稳期,以前我们给予的20、30甚至40倍的高估值状态将被彻底扭转,银行业的风险也将随着投资品种的杠杆化而逐步加大,这次金融灾难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还是金融业繁荣背后的风险。因此,对于金融行业,我认为不适合加大或者重点投资,而如果一定要投资的话,类似工商银行这样大型稳定的安全边际高的企业才值得长期跟踪;
3、对于产业和公司的投资,我还是坚持只投资我们自己每个人看得懂想得通的,对于不理解的思路和观点,我想也不用去反驳,少碰就是了。比如我觉得晋西车轴的表现至少给了我这样的一种启示,那就是确实有不少资金认同了对铁路建设相关企业的价值重估。这样,我认为其他的一些相关的公司同样可以值得我们去研究,比如铁龙物流,这样的一个未来大力发展的物流方式带来的价值重估潜力也许仍然可以发掘;
4、高速公路板块方面,宁沪高速的表现比较突出,我们仍然可以继续观察,这样的一种稳定型公司是否会在经济动荡期中显示出他们的优势,特别是接近年末业绩报表公布,与其捕捉那些不确定风险大的高成长不如稳定地获得不菲的分红回报,您觉得这样的思路会被市场认同吗?
5、国际油价下跌到80美元附近,我觉得有很多预期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甚至是逆转。比如最直接的中石化,应该说油价在80美元附近的时候是他业绩价值最大化的时刻,投资者会怎样评估他的定位呢?再比如之前受高油价困扰的运输类公司、机械制造业、甚至整个经济,是不是又幸运地得到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呢?目前的市场缺乏的不是思路,而是一种赚钱效应,只有当这些思路推动的价值重估确实地让投资者得到收益以后,市场才会真正的活跃起来;
6、继续提一下50ETF,我们可以看到,当大盘迅速反弹的时候,我们手头的大多数股票可能很一般,而510050可以非常稳定地获得超过5%的涨幅,甚至超越了上证指数的涨幅,这样的品种我觉得是是目前最值得大家重视的抢反弹品种;
7、外围市场在连续下跌后出现一次集体反弹的概率比较大,今天亚洲市场中香港已经率先开始强力反弹,我觉得这次环球反弹将短期提振A股,不过性质仍然是反弹,我们不宜给予过高的预期。整个世界金融领域的稳定尚需时日,对此我觉得妄下判断也太早,不如继续观察。那对A股而言,很多问题确实还是要通过时间来消化的,对此必须有心理准备,在追逐短期利润的同时,仍然不能忘记大的环境
美股9月份到10月份面临生死抉择
翻开美股周K线图和月K线图,可以发现美股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十字路口。
这就是500周均线和120月均线。
这两根均线,是美国大牛市的生命线。
如果跌破了120月均线,美股始自1974年甚至始自1932年的大牛市结束。美股将陷处万劫不复的历史性大动荡中。
因此,9月份到10月份,特别是9月,大家要多加留心美股的走势。
个人判断是向下突破,因为港股已经率先向下突破大型三角形了。
这就是500周均线和120月均线。
这两根均线,是美国大牛市的生命线。
如果跌破了120月均线,美股始自1974年甚至始自1932年的大牛市结束。美股将陷处万劫不复的历史性大动荡中。
因此,9月份到10月份,特别是9月,大家要多加留心美股的走势。
个人判断是向下突破,因为港股已经率先向下突破大型三角形了。
订阅:
评论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