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

2008.11.6经济半小时-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

北京不要拜凯恩斯学派为师(张五常)

我不用计算机,通过同学,发表了的文章被转到好些「博客」去,然后让文章自生自灭,在互联网自由扩散。朋友说,老人家的文章在网上非常热闹,但又说,有时骂者无数。当然无所谓。朋友又说,有时人身攻击,看来是有组织的。有组织?是哪个阔佬出钱呢?有谁那样无聊了?一时间老人家觉得自己重要起来,仰天大笑!
最近朋友说,攻击有组织是肯定的,因为忽然间群起而攻的新题材,是张五常不懂得写文章,中语水平连小学生也不如,要找小学老师补习一下,找人修改无数白字吧。说文章不及小学生可能对,但说白字无数则误中副车,因为我的文章有两位专家看清楚没有白字才发表。朋友说从来没有见过读者批评老人家的文字,怎会一下子那么多,而又同时在几个网站出现呢?
接受了「小学生也不如」的评语,这篇文章就容易写了。最近获经济学诺贝尔奖的克鲁明(国内称克鲁格曼),是在美国《纽约时报》写经济专栏的大名家,红极一时。好几年前熊秉元在《信报》把我的专栏与克大师的相提并论,却没有说谁高谁下。几年来不少朋友问我对克鲁明的专栏文字怎样看。只读过几篇,本着「小学生不如」的资格这里东拉西扯地说说吧。
克鲁明获诺奖后,有评论说他是凯恩斯之后英语文笔最好的经济学者。我认为他的文笔可以,生动爽快,但略嫌霸道,不够潇洒。比贝加等大师有文采,可读性也较高,称专栏大师没有浪得虚名。然而,论到英语文字水平,凯恩斯之后克鲁明写不过史德拉(George Stigler)及高斯等好些人。我认为高斯虽然文笔了不起,但写专栏不会怎样——他的个性看来不宜于写专栏。昔日佛利民与森穆逊一起在《新闻周刊》写专栏,摆明是比赛一下,过瘾兼精彩。择其佳者,佛、森二师胜过今天的克鲁明,但平均水平可能斗不过。我是说专栏文章,不是说经济内容。很可惜史德拉没有写过专栏。要是当年此公动笔,可能无敌天下。史老兄文采顶级,幽默潇洒,而个性是极宜写专栏的。
我自己只写过四篇英语专栏,发表于《南华早报》,可幸保存了下来,读者不妨读读,与美国的大师们比较一下(见《张五常英语论文选》第三十至三十三篇,其中三十一与三十三可以视为我的代表作)。我的中文专栏与克鲁明的英文专栏怎样比呢?很难比,因为大家的风格与文体差别甚大。不是因为中、英二语不同,而是在文章的处理上有很大的差别。说我的「专栏」不是专栏我不会跟你打官司。有三点。
其一是八三年山木邀请我写专栏之前,我没有用中文写过文章,逼着自己发明百鸟归巢的写法:四六文体,宋词句法,论平仄,砌字数,古文、白话文、广东话、俗语等都一起用上。读者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但经过约一千五百篇的尝试,我这种文体是写到尽头了。囊括了炎黄子孙数千年的文化,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奇异而又过瘾的表达英文是办不到的。其二是我什么题材都写。既然不乏刊物收容,意之所之,包罗万有,题材斗多容易胜出几条街。其三是为了过瘾,一文之内我喜欢写出变化。不是刻意的。只是下笔时如醉酒步行,跌向哪一方自己事前不知道,顺其自然,久而久之,知道读者喜欢这种不成规矩的写法,就继续下去了。是的,跟我的书法、摄影、经济分析那样,我的专栏文字是愈老愈放了。
不少朋友问及克鲁明的经济学,我无从回应。数十年来我没有读他家之作,而在求学上克大师算是比我晚了两辈——我在芝大作助理教授时,他的老师是那里的学生。最近读到一篇克鲁明写金融风暴的专栏,有同意与不同意的地方。大家同意的重点,是认为美国面对的难关不容易过。格林斯潘、贝加、刘遵义等人是比较乐观的。整个不幸非常复杂,观点不同在所难免。在一个关键的困境上克鲁明与我的看法相近。他认为美国人的消费意欲会持久不振;我认为借贷的无可避免的收缩,很可能需要长时日。
克鲁明出自麻省理工,他对这次灾难的分析,是相当纯净的凯恩斯学派。他相信储蓄悖论(Paradox of Thrift),是森穆逊从凯恩斯的理论变化出来的。他也相信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的发明。我出自洛杉矶加大与芝大,二者皆对凯恩斯学派没有好感。其实在我个人而言,出自何方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当年读宏观,我老是不明白为什么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的均衡点。这是凯恩斯的发明,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一九六三年初,老师普纳(Karl Brunner)详尽地向我解释得清楚。清楚了,明白了,就认为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在基础上是错了。当时我正在深研与凯氏同期的费沙(Irving Fisher)的利息理论,在基础的理念上二者大有出入,我认为费沙对,凯恩斯错。话虽如此,从凯氏演变出来的方程式我背得出来,博士试考个第一容易,可见读书考试可以是很无聊的玩意。
我不要在这里解释我认为是不对的或起码大有问题的储蓄悖论及流动性陷阱,但克鲁明建议的处理目前金融风暴的主要方案,我认为行不通。他认为美国政府要大手花钱,由政府推出消费,因为消费者有钱也不一定会花。这是纯度一百的凯恩斯学派了。
我认为这政策行不通,因为美国政府今天的财赤庞大得惊人,再大花一笔后患无穷也。事实上,目前的金融灾难,虽然不是起于美国政府花钱太多,但庞大的财赤肯定是加重了他们目前面对的困境。佛利民生时认为伊拉克之战是大错,但又认为财政上美国负担得起。真的吗?
我的观点简单得多。不管宏观或微观,我信奉的原则是花钱要有所值,不值得花就不要花。多花不值得花的钱,早晚会闯祸,那些政府究竟可以花多少、把财赤推向后代可以推多少的分析,我知道,但不同意。花钱的原则简单,不值得花就不要花。政府大手花钱可以挽救目前的灾难吗?如果有钱大花特花,当然有助,但值不值得是另一个远为重要的问题。国债这回事,不是推到后代那么简单。这次灾难过后,国债太高可能惹来债券下跌,利率上升,通胀急起,美元大跌──会是另一场灾难。这些不容易加起来的现象组合,地球出现过。



最近的观察,是北京当局知道问题严重:不一定是恐惧金融风暴,而是知道经济数字很不对头,工业兵败如山倒。迹象显示北京开始花钱了。值得吗?



我不担心像美国三十年代那样,中国会因为不景而搞出大政府,因为中国的政府已经够大了。问题是中国比美国幸运得多,可以修改现有的为祸不浅的政策而过关。我担心的是如果北京轻视这个选择,学美国的别无选择的花钱途径,为祸不浅的政策会永远地驱之不去!

奥巴马当选演讲(附:中文译文)


让人感动,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Yes,We can!

如果现在仍然有人怀疑在美国是不是真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怀疑我们开国之父们的梦想是否还留存在这片土地上,怀疑美国民主的力量,今夜,就是你的答案。
  在这个国家的学校和教堂中人们曾焦急地等待着答案,一些人甚至从未像今天一样——等待了3~4个小时,但是他们知道这一时刻非同一般,他们的声音也同样非同一般。
  在美国的土地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人;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无论是黑人、白人、西班牙裔、亚裔、美国原住民、同性恋、异性恋、残疾人还是非残疾人都发出同一种信息,我并非孤身一人。
  我们是,而且永远都是美利坚合众国!
  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了,但是今晚,因为我们在这场竞选中、在这个地点、在此时此刻所做的一切,改变已经降临美国。
  在今天晚上,我很荣幸地接到了麦凯恩参议员打来的电话。麦凯恩参议员在这场竞选中进行了长久、艰难的努力。而且,为这个他热爱的国家,他奋斗了更久、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为美国做出了超乎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牺牲,因为这个无畏无私的领导人所付出的努力,我们才有了更好的生活。我对他表示祝贺,也对佩林州长所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同时,我也期待着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和他们共同努力履行对这个国家的诺言。
  我想感谢我在这个旅程中的搭档,一个全心全意参加竞选的男人,一个为同他一起在斯克蓝顿(宾夕法尼亚东北部城市)街道长大、一起坐火车到特拉华州的人们发言的男人,美国未来的副总统,乔•拜登。
  在过去的16年里如果没有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那么我今晚将不会站在这里……我的家庭的支持、关爱,美国的下一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还有萨沙和玛丽雅,我对你们的爱甚至超出你们的想象,你们将得到新的爸爸,和你们一起到新的白宫。
  我却再也不能陪伴我的外祖母了,但我知道她一直在守望着我们。我也十分想念我的家人和亲戚,我知道自己亏欠他们太多,太多。我要感谢马娅,阿尔玛,以及我所有的兄弟姐妹,感谢你们对我无私的支持,对此我深表感激。还有,感谢我的竞选经理大卫•普劳夫。还有那些在竞选活动中的无名英雄们,他们表现的很棒,是他们给美国带来了一场最完美的大选,我想,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还有我的首席战略师大卫•阿克塞尔罗德。他是我的伙伴,在我竞选的每个阶段都给我极大的帮助,为我打造了美国大选史上最棒的竞选团队。是你让这一切发生了,我将永远对你为这一切做出的牺牲心存感激。但是最重要的,我将永远无法忘记这场胜利真正的主人,这属于你们,这属于你们。
  我曾经是最不可能赢得白宫的候选人。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少支持者,我们的竞选不是从华盛顿的大厅开始的,而是开始于艾奥瓦州得梅因的后院、康科德的客厅、查尔斯顿的前厅。是辛勤劳作的男人、女人捐给了我们他们微薄的积蓄,5块钱、10块钱、20块钱。我们从年轻人那里得到了力量,他们拒绝服从同龄人冷漠的神话。为了工作,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并与亲人分别,可是他们拿很少的报酬,甚至连睡觉的时间也少的可怜。
  那些并不年轻的志愿者却拥有一颗火热的心,为了大选他们在寒风中敲开善良的陌生人家的门,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世纪以来,我们人类,我们的政府没有从地球上消亡的原因。
  我想说,这同样也是你们的胜利!我知道,你们不仅仅是为了赢得一个大选,也不仅仅是为了我。
  你们这样做,是因为知道我们面前任务的艰难。即使我们今晚在这里欢庆,我们仍然知道明天将会带来我们平生最大的挑战——两场战争,一个处于危险边缘的星球、一个世纪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即使我们今夜站在这里,我们依然知道,勇敢的美国人在伊拉克的荒地上、在阿富汗的山林中醒来,为了我们,赌上自己的生命。
  在孩子们熟睡后依然醒着的父亲母亲在担心,他们怎样才能还清医生的账单,攒够足够的钱供孩子的大学教育。
  新的能源要去开发,新的工作岗位要去创造,新的学校要去建造,新的威胁要去面对,新的盟友关系要去修复。
  前面的路会很长。我们的攀岩会很陡峭。我们甚至不会在一年、一个任期内达到这个目标。但是,美国,我从未比今夜更加相信,我们会达到这个目标。
  我承诺,作为一个人,我们会达到这个目标。
  以后我们还会面对挫折和谎言,我成为总统以后,也许有人无法认同我的每一项政策和方针。并且我们也知道政府并非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我会忠诚地和你们并肩奋斗,共同面对挑战。我依然会倾听你们的声音,尤其是我们之间存在分歧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会真诚地邀请你参与国家的重建,就像美国建国221年以来的历史那样——靠我们的双手把国家建设的更为强大。
  我们从21个月以前的冬天开始了奋斗的征程,但是我们的努力不会在这个秋天的夜晚结束。这次胜利并不会改变我们的探索之路,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决不能后退。我们不会退缩,因为我们拥有旺盛的精力和无畏牺牲的精神。
  让我们重振爱国主义精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将努力奋斗,互帮互助。
  让我们牢记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伤痛,我们再也不会让华尔街繁荣的同时,让别的街受罪。
  在这个国家里,我们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让我们自觉抵制党派争端和过于污秽的政治斗争。
  让我们牢记在这条街道上高举共和党旗帜入主白宫的那个人(林肯),是他宣扬了独立和自主的精神,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这些价值观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今晚民主党取得了胜利,我们必须保持谦虚的心态,并下定决心完成后面的征程。就像很久以前,林肯对一个比现在分裂得更严重的民族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虽然热情已经被冲淡,我们的友爱纽带没有破裂。
  同时,对于我没有赢得支持的民众,我或许没有得到你们的投票,但是我听到了你们的声音。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也会是你们的总统。
  对于那些在另外一个海岸,从国会到王宫、到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摆弄收音机、关注美国今夜的人们,我们的故事并非只有一个,但是目标是共同的,美国领导力的新的黎明已经到来。
  对于那些破坏世界的人,我们会打败你。对那些寻找和平和安全的人,我们支持你。对那些怀疑美国的灯塔是否还在闪耀的人,今夜我们再次证明,美国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武器的威力,也不是来自财富的多寡,而是来自我们的信念的持久的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永不放弃的希望。
  这才是真正的美国:美国应该变化,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完美。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给了我们明天取得更大成果的希望。
  这次大选有很多首创和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将代代相传。但今天晚上我脑子里能想起来的就是一个女人,她刚刚在亚特兰大城投了票。她跟成千上万在这次大选中排队发出自己声音的人一样,唯有一点例外:安•尼克松•库珀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在奴隶制刚刚废除后的那一代,那时路上没有汽车,天上没有飞机。像她那样的人仍不能投票,这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她是女性;二是因为她的肤色。
  可今晚,我想她看透了一个世纪的美国——头疼与希望;挣扎与发展。有人告诉我们,美国不行了,可美国人的自信却回答:不,我们行!她曾经生活在女性发不出声音、希望破灭的时代,可她却活着看到女性们站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投下自己的票。是的,我们行!
  当饥饿来到,衰退发生时,她看到了这个国家是如何以新政,新工作,和全新的共同目标来战胜恐惧的。当炸弹落到我们的港口,独裁者威胁世界的时候,她亲眼见证了一代人的崛起和民主得以挽救。是的,我们行!她去蒙哥马利搭乘公共汽车,她去伯明翰面对水龙头,她去塞尔玛占桥……她听来自亚特兰大的牧师告诉大家:“我们能打破种族障碍”,没错,我们行!
  一个人踏上了月球,一堵墙在柏林倒下,这个世界因科学和想像而相连。
  今年,在这次大选中,她投下了自己的一票。因为在美国生活了106个年头,经历了最好的时光与最难的岁月,所以她知道美国一定能改变。是的,我们行!
  美国已经经历了太多,我们看够了太多,但我们还得做更多的事。今晚,让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们的孩子们要活着看到新世纪,如果我们的女儿们能像安•尼克松这样活到106岁,我们应该有哪些进步?我们应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我们的时代。
  现在是我们一起开始工作,为我们的孩子打开机遇之门,恢复我们的繁荣,促进和平,重回美国梦,恢复基本信任,以及其它许多事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团结如一人。我们应该坚定地回应那些说我们不行的人,我们将以无穷的力量来回应他们,然后说:是的,我们行!
  感谢大家,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利坚!

左道财门2008.11.06

2008.11.06第一财经今日股市

2008.11.5经济半小时-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2)

2008.11.5经济半小时-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1)

google ad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