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

2008年11月22日星期六

北京出手四万亿的经济分析(张五常)

本月九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明年一月一日起实施十项经济项目,针对目前的经济困境,两年内的「额外开支」高达四万亿人民币!天文数字,我想不出理由反对,也即是赞同了。当然有很多问题,其中有相当复杂的,这里谈谈,北京的朋友或有可用之处。首先要说的,是地球金融风暴之祸,单在金融那方面对中国为害不大,此乃一幸也。中国有钱,花得起四万亿而还可考虑减税,此乃二幸也。幸中之最幸者──我不反对的主要原因──是这次计划的大手推出,可不是走什么凯恩斯学派的路,而是把早就定下来要做的公共项目──主要是铁路与公路的兴建──早就算过而又有了工程设计的──提早及加速动工。早晚也要做,在目前的不利形势下提早及加速是正着。看来又是炎黄子孙的发明,没有拜老外为师。奇怪,三十年来,凡是中国人自己想出来的经济政策大都走对了路,凡是从西方进口的皆害人无数!是的,这些日子凡是见到北京的经济政策没有洋水成分,就安心一点。好了,赞完了,转谈一些复杂的问题吧。分点说较为清楚。(一)中国二○○七的总国民收入是二十四万六千多亿,四万亿是百分之十六。分两年,每年的政府额外投资是国民收入的百分之八。不明白为什么电视说会帮助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增加百分之一点五(另一说一点八)。应该高一点吧。这类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增加的决定,要看花的资金从何而来(中央出钱与发行债券会有不同的效果,这些分担目前尚未明确),要看失业的实际情况(工人回乡潮急升,不易估计),要看抽税是加还是减,要看物价的变动(通胀或通缩的速度),等等。这些之后还有一个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而时间上也有问号。纵观现有的资料与目今的经济情况,我认为这庞大投资只促长国民收入增长率一点八是低估了。这也是说,如果今后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保八,那么没有四万亿这一着增长率有可能是负值,应验了老人家的不吉之言(见拙作《保零也艰难》)。不管怎样说,北京要尽可能分清楚额外四万亿的效应与没有这效应的经济状况,因为此「额外」也,是过渡性的,不能无止境的玩下去。继续下去会走上凯恩斯学派之路,惨过败家!目前,我不担心北京会那么蠢。有三点。一、中国的政府已经够大了。二、国营企业的不堪回首,北京不会那么快就忘记。三、提早及加速算好了要做的项目,让劳苦大众落手落脚养自己,远比福利政策高明(美国三十年代时派面包,福利也)。(二)在十项措施中,我唯一清楚地反对的是廉租房。这也是进口货,不吉不利也。是从香港进口的思维吧。五十多年前香港为了应付难民涌至而大手建造廉租房,三十年后财政司彭励治悔不当初,找我谋求脱身之计。我建议把廉租房以廉价全部卖出,给住客优先购买权。彭老认为是妙着,但利益团体激烈反对,脱身无从也。廉租房问题多:分配谁可入住引起贪污;审查居民的收入转变吃力不讨好;维修保养麻烦兼头痛;加租必吵起来;治安不善,贩毒流行……我自己认为最不妥的,是把穷人集中在一起,对儿童的心理与成长有不良影响──虽然我教过几位出自廉租房的学生很不错。(三)这次推出的四万亿额外加速,广东省格外夸张,显示着中央上头知道广东是工业重灾区。然而,广东的一些主事者却全力维护新劳动法,说新开的工厂比倒闭的多不少,又说倒闭的应该倒闭云云。这些话老人家听得天旋地转也。(四)国内通缩之势已成,不利。这方面,北京出手四万亿,对通缩的治疗大吉大利。国际形势极为不妥,中国宁要通胀,切忌通缩。加速算好了要做的公共项目,防止通缩比央行以货币政策处理高明。这是因为目前中国的货币制度有不少问题,而就是先进如美国,以货币政策调控物价出现问题无数。不是说以政府花钱或抽税是调控物价的上选方法,而是这次刚好有项目可以提早及加速的方便,只这一次,用之有减除通缩的能耐,用了再算吧。见通胀回升太急就减慢四万亿工程的速度吧。(五)四万亿对股市是有帮助的,因为不少工程要用上市公司从事。对房地产只有小助,因为出手四万亿只是过渡性,不会引起楼房购买潮。(六)论到上述措施的成本,有利有不利。利者,是原料之价目前正在急跌,而工厂倒闭那么多,雇用劳工容易。不利者,是凡赶工或提早,成本一定增加。这是五十多年前老师艾智仁指出的产出成本定律。我无从估计前者的成本下降与后者的成本上升哪边会胜出,但在这个时刻推出四万亿是难得一遇的合时决策。(七)国内有一个定律,是凡有政府工程,必有贪污(这定律可不是神州独有)。在管理与设计工程那方面,赶工肯定会增加问题。这些是中央上头的职责,他们不可能不知道,我只是多口说两句。(八)最头痛的问题——我要留到好意头的「八」才提出(一笑)——是政府的大手加速项目肯定会扼杀了无数的半生不死的私营(即民营)工厂的生存机会!对工业而言,新劳动法是「一剑霜寒四十州」,四万亿的政府工程是补加一剑︰私营工业的成本增加无可避免。一般而言,如果政府能成功地挽救经济,新劳动法会顽固起来,挥之不去。但四万亿这一着多半会协助此新法的撤销。这是因为如果不撤销,在四万亿的推行下,工厂的倒闭潮会一浪接一浪地出现。北京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工业的发展是他们的米饭班主。(九)中国今天有钱,花四万亿等于两年内完成十四个北京奥运项目。刚好有足够应做的项目可以提早及加速,是中国之幸。北京的朋友要饮水思源。他们今天有钱可花,在国际上吐气扬眉,主要是劳苦大众的血汗拼搏回来的结果︰血汗拼搏引进了外资,也把无数产品与高楼大厦制造及建立出来了。可歌可泣的故事说之不尽。这些令老人家肃然起敬的劳苦大众,因为人民币处理失当与新劳动法的左右,失业的失业,回乡的回乡,而整体来说他们的人均收入是明显地下降了。少小时下象棋,喜欢走烈手炮。审时度势,北京选走烈手炮无可厚非。出手四万亿彷佛几着之后河头车二平六,守住六路。看似进可攻,退可守,其实是搏杀格!可不是吗?四子归边,有需要时中炮既可进四,也可平六,左马跳单蹄,随时兵九进一。这样的棋风大有可观,但着着皆险,北京的朋友要小心了。

中国股市仍在反复探底(转)

一. 还在反复探底之中
中国股市从去年10月的6124点,经过一年多坎坷,狂跌,终于探出了1660点的阶段性底部,近期出现了一波局部性强劲反弹,配合着中央拯救经济的4万亿投资,十大措施,(上海的举措也十分有力),水泥、铁路等受益大的企业一度出现过多次涨停。但人们仍心有余悸,周二,在外围股市拖累下,又一下出现了790多家股跌停板。可见,中国股市还在不断地探底途中。笔者在前几文中谈过:底部将受到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的影响,(当本周花旗银行将解雇5万员工,通用汽车要倒闭,使美国股市又跌出了5年来的新低);中国经济也在急速下滑中,某大城市GDP增速已降至改革开放以来最低:7%多;宏观经济对股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房地产市场也严重影响着股市,目前尚无启动迹象。不过不少股票似乎已很不情愿再跌了,有反复探底之感。究竟是否底部,还要看几个月。由于“大小非”一直在利用反弹大量出货,所以,逐底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大小非”仍是当前中国股市的主要矛盾。
二. 我的股评会减少
笔者是1992年进入股市的,1995年应记者之邀,写过一篇《股市潇洒走一回》的文章,从此一发不可收;先在《万科》内部周刊,后在《广州日报》,而后又在《金融投资报》、《投资快报》、《珠江商报》每周撰文,在《搜狐》、《中金在线》和《和讯》等开博客后,一下子拉近了与股友的感情与友谊。
每周一文,迫使自己坚持学习经济管理理论,学习中央精神;与市场朋友同呼吸共命运,并对管理层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点评。有时真是激扬文字,喜笑怒骂成文章;有时宣泄一下对错误政策的不满,也挺解气。不过,每周四晚上、凌晨;笔者总是半夜不眠,坚持写文章,有时感到挺累的。因近日年关又近,诸事繁忙,可能股评文章会减少,可能不能够准时,还请读者朋友谅解。另外,读股评一定要吃透精神,连续读下去,不要断断续续、断章取义。
三. 股市人生:经验、教训、启迪
回忆做股票,感受很多,现总结如下几点:
①做股票一定要牢牢盯住中央的宏观政策,这比任何基本分析都重要。如,2007年10月宣布实行从紧的(额度制)货币政策;就应该将所有股票一起抛掉,此是头部的重要政策标志。
②熊市,以休息为主;不要企图发现某个“可口可乐”、“吉利刀片”能逆势上涨。巴菲特是美国经济稳步发展几十年中产生的一个少见的公众人物。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到20世纪50年代,就没有出现过巴菲特。1990-2002年的日本大熊市也没出过巴菲特。从贵州茅台到中国船舶再到云南铜业,谁能阻挡熊市的雪崩?这是沉痛教训。
③救市要精挑细选个股,工商银行只涨了3倍多,吉林敖东却涨了10多倍;焦作万方涨了100多倍。故要精挑细选,取其精华。
④买股票要慎之又慎,卖股票要坚决果断。这是打仗,要心狠,说走就走。不能因套了10-15%就不肯斩仓了。会不会斩仓是会不会做股票的极重要的标志。
⑤要算总账,不算细账、小账。其实2007年中我们每个人都曾买过5-6只股票,其中1-5只都是挣钱的,最后一只亏了。但一算总账还是盈利的,熊市一来,快将它斩仓而逃。(其实,此事其他股票也在跌)。一定要有总体观、全局观,不要算个股、算小账。
⑥坚持看报、学习。笔者每天几份大、小报,受益匪浅。但一些人股市里5万、10万地亏,一张报纸一、两元却舍不得。怎么做得好?
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做股票时,要选好股友。近朱者肯定赤,会大大受益;近墨者必然黑,听了他的话多半亏损,那就赶快另找伙伴;往往终生受益。我认识一位帮股市“大家”买饭的阿姨竟也赚了一个亿,令我和学生感慨不已。
⑧股市、债市轮流做,方能百战不殆。
(本周五,股市先大跌,跌破1900点,后又在权重股带领下拉了起来。看来中国股市真有不怕世界大跌,唯我独涨之风;但是,如果没有后续政策,中国股市还是很难一枝独秀的。)

google ad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