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救市与九十年代救市的不同——兼谈股市与债市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中心:谢百三
从4月22日王岐山副总理视察、看望中国证监会时起,中国政府实际上已开始“纠偏”了;从原来的“挤泡沫,打压股市”,变成不希望它再跌了,并竭力救市。直到这次世界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危机,中国更是同时动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四万亿投资,十大措施,及“大步到位”的大手笔迅速下调利率与准备金率,以挽救正在进一步趋冷的经济。现在人们正密切关注它的效果。
人们不免与上个世纪的罗斯福新政与九十年代朱熔基总理时的调控、救市去类比。其实,现在与九十年代的救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第一,中国当时经济还是比较封闭的,还未加入WTO,现在已经非常开放了。世界经济——陈风,中国经济——陈浪。当时世界上还是局部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现在已是美国为首,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发达、欠发达国家全球金融危机,而且至今深不见底。
第二,当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刚刚起步,在整个经济中份额不大。而这次救市时,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非常大,涨时难以拉住,跌时也不容易拉起来,对中国经济牵动极大,目前房地产市场还在缓缓下行。
第三,当时本币价值走向不同。从1993年起,人民币坚定地实行盯住美元的“1:8.28”的政策,紧盯12年不放松,保证了中国出口与经济的大发展,使得就业率迅速提高。而现在是人民币处于升值之中,前一段,还降低过出口退税率,还有有意借此机会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些中小企业的意图。此外,当时的我国外汇储备也低,1995年为516亿美元,1996年为780亿美元,1997年为1050亿美元。每年增长约200亿元。现在外汇储备极多,1.9万亿。仅2007年一年就增加了470亿美元外汇储备。给人民币升值形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再次贬值也难。
第四,当时,中央于1999年“5.19”决定启动股市,拯救股市,拯救经济,立即引起长达2年大牛市。现在,管理层已多次全力救市。降息、降准备金率,直接让企业回购股票,力度也很大,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当时股市规模较小,900多家上市公司,现在是1600多家上市公司;而且中国石油等大公司已大量上市。股市很沉重、很沉重,6-8万亿市值,象一架空中客车的大飞机,一没利多消息,就有下沉的拖力。
第五,中国股市出于着“股权分置改革”中后期的艰难阶段。1999年的“ 5.19”时,没有这场改革,也没有它的副作用。
总之,本周股市在突然大幅度的降息和降低准备金率的特大利好刺激下,出现了大涨100多点的局面,但是很快高开低走,到周五又下跌了40多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股市不仅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受到国际金融形势与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相当多的基金经理对全年的经济指标心存忧虑。大家可以把目光转到债券市场,特别是一些信用比较好的、评级比较高的、有政府背景的债券。国内一些基金经理只敢买国债,不敢买好的企业债券,难道宝钢也会倒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