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讨论着当前市场行情的时候,谁也不能不注意到,屋子里就坐着一只八百磅的大猩猩,名字叫做大萧条。
即便周二这样的交易日也不能真正将这大猩猩吓退。在这一天当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足足上涨了889个点,以百分比涨幅论,创造了指数历史上的第六大上涨日。不过,必须予以明确说明的一点是,在另外那排名之前的五个上涨日中,四个都是发生在1929年至1932年之间。
那是一段人们最不愿回忆起来的时光。在美国股市的历史上,大多数的熊市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市场无论遇到怎样的麻烦都能够迅速走向复苏。可是1929年至1933年的历史是个例外,市场收复这段时间中丧失的领土足足用了二十年以上。
事实上,一直到1954年11月23日,道指才终于越过了1929年9月3日电收盘水平,这时,已经是二十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假如股市从去年开始的熊市复元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就意味着道指要重归2007年10月9日14164.53点的史上最高点,已经是2032年12月28日的事情了——真是想都不敢想。
八百磅的大猩猩,就是这么厉害。
不过,我却仍然相信投资者其实没有必要过分恐慌。假如我们将研究的触角伸向这些一见可知的数据之下,我们就会发现,股市真正复元其实并没有等待那么长时间。
事实上,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席格尔(Jeremy Siegel)在其名作《散户投资正典》(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中就提供了一份相应的表格,这一表格显示,依据通货膨胀因素调整的美国股市整体回报指数到1936和1937年前后就已经高于1929年崩盘前峰值的水平了。当时,熊市其实也刚刚结束三四年的样子,至于熊市开始标志的崩盘,也不过是不到八年之前的事情。
那么,同一个复元周期,为什么长短会差别如此巨大?
差异首先是来自股息。在1930年代,市场的股息收益率是非常可观的。事实上,在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市场整体股息收益率达到了两位数的水平。假如投资者两眼只是盯着股价而忽略了股息,自然就会轻率地作出非常悲观的结论了。
另外一个因素是在于通胀面,或者更为精确地说来,是在于通货紧缩。无论你是否相信,真实情况就是,从1929年代峰值到1933年代谷底,消费者价格指数足足下跌了27%。假如一支股票的名义跌幅在这四年的熊市中尚未达到这样的水平,那么持有这支股票的人实际上还是在熊市中赚到了钱。
最后,道指之所以花落那么多时间才恢复1929年代水平,还有一个偶然的原因。这就是,在1939年,人们决定将IBM(IBM)从指数中剔除出去。IBM重新回到道指旗下,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Fosback's Fund Forecaster投资通讯的编辑福斯贝克(Norman Fosback)提供的数据显示,假如道指没有在1939年剔除IBM,则指数的点位将比现在高出一倍以上。
那么,所有这一切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至少可以明白,1929年至1933年那样的历史无疑已经是非常可怕了,但是即便如此,那也不是世界末日。
也许大猩猩其实只有八十磅也不一定。